华为注册“Meta ERP”商标
发布时间:2023年08月18日早在今年3月17日,华为任正非就在一次座谈会上表示:
Meta ERP已经历了公司全球各部门的应用实战考验,经过了公司的总账使用年度结算考验,我们公司的账是业界中很复杂的,已成功地证明Meta ERP是有把握推广的。
——任正非
这个新闻一经发出,用友、金蝶股价一度大跌12%,由此可见大家的看好程度。
不过,很快就有人出来辟谣,说MetaERP没有商业化的计划。
然而,如今华为又申请注册"MetaERP"商标,那可能就意味着:华为并没有排除MetaERP商业化的可能性。
那么,如果华为正式推出MetaERP,能否改变ERP的市场格局呢?
个人认为:很难!
要知道,万亿市值的大厂入局SaaS,并不是头一遭。
曾经平安集团的HR SaaS软件:HRX,也是风头极盛,拿奖拿到手软。
可惜高开低走,商业化3年就黯然退场。
另一家大厂字节跳动的SaaS之路也不算顺利。
在今年3月16日,字节跳动CEO梁汝波就直言:公司对两个ToB业务(飞书和火山)的研发投入不低于抖音和TIKTOK,从现在来看,ROI不是很划算。
那为什么大厂入局SaaS会高开低走呢?我觉得可能有两点原因:
1)SaaS行业和大厂主业的商业逻辑差异很大,历史成功经验无法简单复制
2)大厂高层往往不懂ToB软件,容易踩坑
任正非的原话是:“Meta ERP已经历了公司全球各部门的应用实战考验,经过了公司的总账使用年度结算考验,我们公司的账是业界中很复杂的,已成功地证明Meta ERP是有把握推广的。”
简单解读一下:因为Meta ERP经历了华为内部的考验,同时华为的账是业界最复杂的,所以Meta ERP能成功进行商业化。
其实稍微换几个字,这个逻辑也适用于平安的HRX和字节的飞书:
因为HRX已经历了平安内部的考验,同时平安的HR管理是业界最先进的,所以HRX能成功进行商业化。
因为飞书已经历了字节内部的考验,同时字节的管理水平是业界最领先的,所以飞书能成功进行商业化。
大家应该看出来了:如果任正非的逻辑可行,那么HRX的商业化就不应该终止,而飞书的商业化之旅也应该顺利得多。
这里的关键在于,“做内部自研软件”和“做商业化B端软件”,是完全不同的逻辑。
前者更像是“业务思维”,强调的是与业务的高度协同,不用考虑标准化难题,也不用考虑交付过程中的风险和成本。
后者更像是“软件思维”,强调的是产品和交付的标准化,要避免把软件项目变成管理咨询项目,从而过度增加软件交付的风险和成本。
比如,HRX一直强调自己是基于“平安30余年成功管理经验”,定位于“CEO为CEO设计的经营系统”,就是犯了这个逻辑错误:
以为HRX能在平安内部应用成功,就一定能在别的企业身上成功,却忽略了最致命的交付问题。
最终,所谓“先进”的HRX,几乎每个项目的交付成本都远超预期,持续的亏损让财大气粗的平安集团也不得不急流勇退。
实际上,我和前华为员工也聊过这个问题,他直接表示不看好Meta ERP,原话是:“华为就没搞清楚做项目和做软件是不同的思路”。
Meta ERP的另一个潜在风险是“飞书困境”。
飞书是不是一款好产品?站在用户的角度,特别是站在精准用户(比如互联网产品经理)的角度,它无疑是一款非常优秀的产品。
但是这么优秀的产品,为什么一直没有缩小与钉钉、企业微信的差距?
如果只说最关键的原因,那就是飞书错过了最佳的市场时机。
2022年底,钉钉总裁叶军宣布:钉钉用户数已破6亿,企业组织数超过2300万。企业微信也早在2022年初,就宣布活跃用户数为1.8亿,真实企业与组织数达到1000万。
而工信部发布的2022年数据,作为中国企业的绝对主体:中小微企业,其总量也不过5200万户。
虽然这些数据的口径存在一定差异,但是基本也可以推断出:钉钉和企业微信已经建立起了绝对的市场领先优势。
与此同时,B端软件的客户粘性很强,替换新产品的风险和成本也很高。
这就导致飞书每拿下一个客户,都相当于虎口拔牙,这就大大减缓了飞书的市场拓展速度。
而华为Meta ERP将会面临同样的问题。
我把Meta ERP的消息发到SaaS高管群,立马引起了大家的热议。
最主流的一个观点是:华为技术能力强,又恰逢B端软件国产化替代的大趋势,肯定大有可为。
其实,ERP软件研发的难点主要在于应用层,即如何通过标准功能满足企业的个性化需求,从而降低交付风险和成本。
华为在数据库、操作系统层面的创新,无疑是民族之光,但无法直接转化为Meta ERP的优势。
同时,国产化替代与其说是Meta ERP的机会,不如说是用友、金蝶的机会。
和Meta ERP相比,他们才是中国B端软件市场的资深玩家,更是中国ERP领域的领先厂商。
有朋友可能会说:用友和金蝶不是主打中小企业吗?Meta ERP的替换对象可是SAP和Oracle。
这个观点其实有点过时了。
以用友为例,早在2011年就推出了NC6——据说对标SAP——目标客群就是集团型大型企业。除了NC6,用友还推出过U9,直接对标Oracle。
其实,从自研到商业化,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。即使一家原本使用Oracle系统的国内厂商要替换国产化软件,是选择刚启动商业化的Meta ERP,还是选择各方面都很成熟的用友、金蝶呢?
恐怕后者的胜算反而会更大。
很多人看好Meta ERP,多少受到华为光环的影响。
但实际上,Meta ERP并不是华为第一款商业化B端软件,早在2019年,华为就推出过办公协同SaaS:Welink。
不过,在钉钉、企业微信和飞书频繁被报道的今天,我已经很久没有听到Welink的消息了。